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news

新媒介新技术新形态 拓展影视发展新空间
  • 作者:王雯漪 李晓娟

  •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3日 12:40

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的革新,受众对于影音产品的需求由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转变。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移动通信网络不断向下一代演进,这必将为影视内容传输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新技术、新媒介推动新的影视形态不断创新,为中国影视发展构建了新空间;但同时,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给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来自不同高校的学者围绕新技术、新媒体,结合媒介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新形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言简意赅、掷地有声的建议。本场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洪岩教授担任主持。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戴清教授,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张应辉担任点评人。

-------------------
      对于影视行业而言,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介格局,5G时代的到来也必将会探索出新的生产模式。
      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张啸老师提出,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观众身体、AR设备与内容、真实文化遗产结合构成一个媒介系统,使观众可以从“过去人”的身体中去体验和认识知识;媒介系统与身体共同建构文化遗产的当代理解和记忆,形成超级存在的文化遗产记忆现场。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林莉娅老师认为,移动通信网络是影视内容传输分发的重要渠道。她认为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开始应用,移动通信网络带宽和性能将得到较大幅度提升,这必将为影视内容传输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为中国影视发展构建新空间。

 

东北电力大学路鹏老师也谈到了技术与内容生产的关系。他提出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移动通讯迅猛发展,手机移动端网络视听产品随之更迭换代,产品的更新过程会更加智能、更加实用、更加人性化。他以抖音为例,从短视频的内容生产和后台运营方式,对移动端网络视听产品的传播模式和影响层面进行了深入讲解。

 

-------------------
      伴随腾讯、爱奇艺、网易、搜狐等在短视频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力和推进,短视频市场迅速发展并逐步成熟,在不断加深内容生产的专业度和垂直度上,也已经体现出优质内容的核心竞争力。
      竖屏视频逢时而生,并成为移动网络媒体时代的新宠。李镇同学通过对近年来出现的网络竖屏剧进行分析,他发现竖屏剧在视听语言、叙事风格等层面都对传统影视作品进行了大胆改革,呈现出独特的创作特征,但随之而来的诸多问题也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李镇对当前竖屏剧审美挑战和内容缺乏等发展瓶颈进行探析,并对竖屏剧的未来发展进行构想。

 

云顶yd222线路检测中心孙雨佳老师,以传播学中的“5W”传播模式为理论基础,分析淘宝直播带货中的传播策略。专业领域的意见领袖、UGC和PGC共同的优质内容生产、沉浸式传播的过程、增速快并高粘度的受众,以及群体动力下夸大用户认可的个人品牌建设,五个环节紧密相连,让淘宝直播形成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
      媒体行业“内容为王”,新媒介形态的发展,离不开优质内容的支持。专家学者结合学界业界的最新发展,对内容创作提出了新的建议和要求。
      浙江财经大学王阿蒙老师认为,保持源源不断的高水平媒体内容的供应是媒体长盛不衰的不二法门,也是一个媒体存活下去的重点和难点。他同时还对官媒转型、视频选题拓展等多方面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智华指出,2019年网剧发展进入新阶段,虽然数量减少了,但质量提高了。网剧专业化、工业化、精品化成为常态。近五年中国网络剧审美追求“小而美、专而精”,精品化创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审美层面,追求细节真实,注重故事内涵的深层探讨,现实主义的审美导向明显增强;在叙事模式层面,不断创新,使得人们在观剧的过程中产生新奇感,这些都成为优秀网络剧集必要的特点。

 

西南大学何晓燕老师在研究Netflix公司的海外市场拓展时发现,近年来Netflix公司引入的中国作品质量较之前有所下降,且口碑参差不齐。究其原因,这是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Netflix为拓展其海外市场,扩大了中国影视作品的引入量。所以,我们在看到中国作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同时,不能盲目乐观,而要继续提高创作质量,让真正优质的中国作品得到世界的认同。

 

各位专家学者发表观点后,戴清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从各位专家学者的交流中,我们会发现媒介艺术有‘自组织能力’,作品内容不断更新、作品质量不断提升。从网剧发展来看,网剧一兴起就带有草根、颠覆、创新的标签,经过几年的打磨,逐渐发展到亚主流文化的地位。与此同时,新的草根艺术诞生,竖屏视频、抖音视频等新的媒介艺术形式带来了新的气息,体现了网络文化独有的创新机制和独特魅力。”

 

张应辉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关于技术与媒介,我们要关注三个方面。首先,是技术影响了什么。技术影响了艺术创作、影响艺术接受、也影响着作品传播。5G等新技术带来的可能性令我们格外期待。我们应当梳理新技术的变化发展,利用好现有市场和平台,寻求多方的合作空间,实现中国影视作品在国际平台传播。其次,是要思考技术改变了什么。新媒介环境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艺术现象、作品形态,这都给学科理论研究拓宽了发展空间,我们要不断沉淀新思维、新理论。最后,我们要关注新媒体环境下的艺术学新变化。多学科的结合会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但影视作品归根到底应该以艺术为本体。技术为艺术服务。我们的研究最终要落到内容,落到艺术,才能最大发挥技术的意义。”

 

最后,李洪岩教授倡议道:“学术问题,技术问题,说到底都是人的问题,我们在研究中要带有更多的人文色彩,技术与人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刘庆 摄)

上一篇:以个案解读艺术 从表层透视本质 下一篇:影视传播再创新 打造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