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作者:王雯漪 李晓娟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3日 11:23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视听创作,以其直观、视听并茂的特点使人迅速产生共鸣,因此与其他文化产品相比更加容易实现沟通与交流的功能,传播效果更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影视作品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但很多影视作品的传播仍然不尽人意。本次论坛中,来自不同高校的学者围绕“影视文化传播”这一主题,从群众性、时代性、民族性、国际性、商业性等多个角度,对文化传承、对外传播等研究热点发表见解、建言献策。
本场论坛由云南艺术学院影视学院院长宋杰担任主持,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曾一果、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焦道利担任点评人。
--------------------
在“一带一路”文化视域下,中国影视对外传播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论坛中,专家学者们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为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
关于海外影视文化“引进来”的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于德山,梳理了近40年来海外视觉文化的传播历程,从宏观层面指出,中国当代媒介文化形成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多元状态。面对当代视觉文化传播的进一步崛起,我们应该认真梳理当代中国视觉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特征,认清资源与得失,制订与实施全球化时代具有特色的国家视觉文化政策,促进当代视觉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在中国影视“走出去”方面,天津师范大学王艳玲教授认为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除了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更要注重各个国家的文化沟通与交流,而扩大中国影视的对外传播便是其中最为直观的途径之一。
曾一果教授点评道:“改革开放的视角下对海外文化传播的研究有很大价值,值得深度思考;要重新梳理海外文化传播状况,关注传播过程中转变;同时还要做逆向研究,关注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中的影响。”
焦道利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一带一路’中的文化传播是特殊阶段的特殊突围。影视作品的‘引进来’和‘走出去’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都说要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人家能自愿接受我们的文化,才是国家强起来的标志。”
---------------------
优秀的影视作品承载的是文化世界与民族精神,传递的是文化意义和意识形态。广州大学曾丽红从中观层面分享了她对如何建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看法。文博类纪录片的传播不仅是一场“国之重器”的展演仪式,更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核的共振耦合仪式。传播的仪式观将文博类纪录片的受众共同集聚到同一个“发生场域”之中,围绕着文物意象本体以完成仪式观的参与和实践,进而建构出积极的身份认同和民族认同。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焦阳,从微观视角切入影视作品,以电影《印度合伙人》为例,阐述印度新电影中民族性与现代化的妥协、抗争与平衡,点名了印度电影在有意无意完成着现代民族意识的建构。
曾一果教授认可两位专家的研究角度,并从去仪式化和政治经济全方位的视角来为两位专家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焦道利教授也提出了文博类影片的分类界定、用小故事讲好中国道理等新鲜观点。
自媒体时代,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其带来的侵权纠纷也日益增多。云顶yd222线路检测中心王倩教授,通过丰富的案例讲解表情包中的侵权问题。她提出,只有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健全版权保护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并提高公民法律素养,才能从根源上控制侵权纠纷的发生,实现表情包传播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的发展,推动网络传播的法治化进程。
最后,宋杰教授对本场论坛进行总结,他认为意识是内在的,呈现是在外在的,各位学者理论结合实践发表的关于文化传播的见解,思路独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些课题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
(刘庆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