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torium
云顶yd222线路检测中心成立于2017年,是在原传媒学院的基础上整合文学院部分专业成立的新学院。学院前身是1985年设立的电化教育专业,1993年成立电教系,1995年学校在电教系、电教中心、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传播学院,2011年专业整合后更名为传媒学院。经过30多年的建设,学院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的发展,形成了专业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完善、科研水平较高的发展格局。
传媒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李掖平教授、马池珠教授、张冠文教授、马立新教授。并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如纽约州立大学杨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周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严三九教授、江南大学陈明选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杨改学教授等。
学科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和艺术类)、戏影视文学(艺术类)、播音与主持艺术(艺术类)、数字媒体艺术(艺术类)五个本科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艺术、游戏设计)2个专业方向,其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经过“十二五”建设,学院目前设有戏剧与影视学硕士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广播影视语言艺术三个硕士点)和传播学硕士点及四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现代教育技术、广播电视、电影、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艺术学是校级重点学科。学院在纵向上已形成由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横向上已形成覆盖文学、理学、艺术学、教育学和新闻传播学等几大门类,布局宽厚。
学院现有教职工7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19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1人,另有国内外兼职、客座教授10余人。其中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硕士生指导教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能手5人。
培养模式 初步构建起基于“教师课堂讲授——小组协作学习与作品创作——参加省级以上专业创作比赛——成果展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行“理论指导创作、多元化节目综合创作与测评”的创作导向型教学,落实并开展教学活动。根据传媒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现状,实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并通过任务驱动组织教学。
教学科研设施 学院拥有现代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设有11个实验室,实验设备价值1300余万元,是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山东培训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和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挂靠该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以科研和科技开发为主,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山东培训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负责全省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专业课教师的培训等。
获奖、成果情况 学院科研工作成绩突出。近十年来,出版著作、教材50多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4项。共获各类奖励近百项,其中国家级13项。
学院重视电视作品的创作,已创作电视作品300余部集,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播出电视作品100余部、集,出版电视作品150余部、集,有10余部电视作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音像奖、全国农业电影电视“神农奖”、国家电子出版物奖等奖项。
传媒学院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性比赛,学生每年都能在各类专业比赛共获得各类奖励20余项(如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山东大学生电影节、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齐越朗诵艺术节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加强了实践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术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方面,每年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20项。学院近年来鼓励大学生进行专业创作,通过结合学院特色品牌立项活动——新媒体文化艺术节,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竞赛评奖活动,包括微电影大赛、动漫大赛以及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比赛。
1.培养目标:培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掌握融媒体实践技能,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具有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新闻信息传播和宣传工作,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基础型优秀人才。
2.核心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传播学概论、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新闻摄影与摄像、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大众传播研究方法、融合新闻、新闻伦理与法规、新闻社会学、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舆论学、数据新闻基础等。
3.专业特色:新闻学专业创办于1985年,为山东省首家新闻学专业。2006年在山东省属高校中率先获得新闻学、传播学学术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成为国家首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历经三十余年扎实发展,新闻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山东省内具有领先地位,艾瑞深专业排名持续居于地区第一。扎根于云顶yd222线路检测中心人文学科的深厚底蕴,新闻学专业对内整合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跨学科资源,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传播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形成学缘结构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对外积极探索“政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与省市宣传部门、网信部门合作共建,与从中央到地方的三十余家主流媒体、字节跳动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省内区县融媒体中心建立长期合作的联合培养基地,在全媒体人才培养方面有独特优势。
4.就业前景:毕业生就业面广,除新闻、出版和宣传机构外,还可适应新媒体和网络公司、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及公关需要。本专业毕业生多数已成为媒体骨干,大批人才走上媒体领导岗位,多人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等国家级新闻奖项。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5.学长感悟:
谢婧雯:在一个人人皆有麦克风的时代,新闻不再单纯由传统的报刊、电视媒体定义,互联网平台、自媒体公号、微博大v、甚至每一个拥有社交账号的“你”都在生产传播着新闻。在这个变革的数字时代,新世纪的零零后们,在网络新媒体的环抱下长大,对“新闻”二字也有了自己的见解。来到山师新闻系,学习新闻传播,你会拥抱它、热爱它,你会以更多元的视角去认知这个世界并且更加包容,你能把目光投向被遮蔽的群体和角落。在这里,除了学习新闻的实务和理论基础课程,你还能接触到最新的前沿技术。在这里,你可以在课堂上畅聊最近的新闻话题,抒发自己的观点;可以在完成小组作业中得到媒体从业者的指导;可以获得去《光明日报》、山东广电、《大众日报》等一流媒体平台实习的宝贵机会。在这里,有想法,就可以大胆表达,要实习机会,老师和师兄师姐们会倾囊相助。在这里,大家都在飞速发展的新闻业中共同学习与进步。
6.选考科目:
3+3模式:不提科目要求。
3+1+2模式:首选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不提科目要求。
1.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艺术修养,熟悉并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和制作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实践技能和运作模式的复合型、创新型传媒人才。
2.核心课程:基础写作、艺术学概论、中国文学史精要、影视艺术导论、中外艺术史、摄影艺术、速写与构图、平面设计、摄像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中外影视史、色彩基础、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电视导演(国家一流课程)、影视特技、纪录片理论与实践等。
3.专业特色:云顶yd222线路检测中心是山东省第一个设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校,专业办学实力一直处于山东省的龙头地位,是山东省文化厅重点学科和云顶yd222线路检测中心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点于2004年开始招生,是该学科在山东最早设立的硕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2020年11月核心课程《电视导演》被评为国家级一流课程。近年来,本学科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人才梯队合理,成果丰富,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和开展学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影视理论研究、影视与文学研究、数字媒体艺术研究等方面,主要特色为纪录片创作与研究、新媒体艺术研究、红色经典跨文本研究等,具有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完善、传媒实验基地完备、理论研究深入等优势。本专业创作实践力量强大,创作了近千部、集电视作品,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播出近300部、集,出版电视作品200余部集,近20部电视作品获国家级奖项。
4.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为了给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积极拓展渠道,一是扩建和完善校内实验室;二是积极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教学点,为教师培养和学生实习提供实践锻炼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自2001年初,学院与山东电视台就共同创建了“学生培养和创作研究基地”,山东电视台在项目、导师配备、论文指导、师生科研实践、在职学习、人才使用诸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促进学科发展。近年来,本专业又与齐鲁电视台、山东省委组织部远程教育中心、山东教育电视台、枣庄市电视台等省市级媒体和多家传媒企业合作,逐步建立了覆盖山东省各级传媒业界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5.就业前景:毕业生能够胜任广播电影电视系统、网络新媒体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的视听节目编导制作、艺术摄影、音响设计等岗位的工作,体现出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养高的人才培养特色,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6.学长感悟:
王寅: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在这里,你可以学习文学、新闻、影视以及各类艺术,是互联网时代十分迎合发展的媒体需求专业。学好老师教授的专业课,探索艺术背后的奥秘,掌握节目制作的技巧,完成图像、视频的制作,大学四年,循序渐进,使我们成为媒体行业的佼佼者。看电影、刷剧、看综艺、刷微博,生活中的娱乐,到处是这个专业能够联系到的。它能带你走进图片、视频背后,探索设计和剪辑的魅力;它能带你思考电视节目深处,探索从策划到摄像再到后期甚至包装的魅力;它也能带你领略音乐舞蹈雕塑绘画等七大艺术,大大提高鉴赏水平,提升审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艺术领域一个精致盛大的舞台,为你熠熠生辉的人生演绎烘云托月。
7.选考科目:
3+3模式:不提科目要求。
3+1+2模式:首选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不提科目要求。
1.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致力于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基础型优秀人才和引领戏剧影视传媒领域发展的专门人才。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与艺术修养,熟悉并掌握戏剧影视传媒行业的基本技能、运作模式和理论方法。
2.核心课程:基础写作、艺术学概论、中国文学史精要、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导论、视听语言、大众传播学、中国电影史、中国戏剧史、中外电视史、外国电影史、外国戏剧史、影视理论与批评、影视编剧、摄影与实践、电视摄像等。
3.专业特色:为适应我国艺术教育发展趋势,缓解我国戏剧影视文学领域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云顶yd222线路检测中心于2008年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下增设影视艺术方向,2011年开设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早在2004年电影学硕士点即开始招生,2011年整合进入戏剧与影视学学科,2021年开设戏剧戏曲学方向。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实践成果丰富,拥有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师德标兵、校级青年教学能手等优秀教师,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团队入选校级教学团队;核心课程《外国戏剧史》2021年被评为山东省一流课程,出版专业教材《影视学实用教程》和教学研究论文集《戏剧与影视学教学研究论丛》。本专业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明确学生的培养定位,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全面提升学生理论素养的基础上,重视媒体创意写作及影视制作等实践课程的教学,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依托专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积极开展课程创作、学年创作、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4.就业前景:毕业生能在各类传媒机构、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事业单位、理论研究机构、音像出版单位等相关领域从事创意策划、创作、科研、教学、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5.学长感悟:
安楠: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立足于理论知识的广度,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的精度。走进它,你可以在舞台上恣意挥洒青春的激情、在文学典籍中领悟文化的深邃、在经典影像中体会人生的况味。该专业积极搭建戏剧节、电影高峰会、影视剧组等平台,让你真实触碰行业、了解行业。此外,你还可以在新传小剧场、影视艺术进校园、支教活动、大学生戏剧节等第二课堂结交影视戏剧爱好者。更让人感动的是,在本专业还有一批同学生一起奔跑的温柔可亲、学识渊博的老师们,他们与学生同成长共进步,给予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山东师大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就是这样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专业!
6.选考科目:
3+3模式:不提科目要求。
3+1+2模式:首选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不提科目要求。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基础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具有人文素养和互联网思维,能够胜任数据分析、新媒体产品设计、开发与运营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2.核心课程: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融合新闻学、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统计学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新闻协作、虚拟现实技术基础、新媒体数据分析、数据新闻与信息可视化、数字平面设计、数字影视创作、动画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新媒体营销与策划、交互媒体等。
3.专业特色: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在新闻生产与信息传播出现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为适应社会发展对新媒体人才需求而设立的一个跨学科专业。设置新闻传播学理论与实务、数据采集与分析、新媒体产品创意与开发、数字营销与新媒体运营四大课程群,实现文科、理工和艺术的跨学科融合。
本专业师资队伍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2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6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本专业依托省级示范试验教学中心——现代传播媒体实验教学中心,拥有融媒体教学、演播室、VR/AR、摄影摄像、智能媒体与大数据分析、新媒体工作室、动画创作、影视编辑、影视特效、人机交互设计等专业实验室10余个。同时,本专业与国内多家主流媒体、数字媒体和互联网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实践基地、校企协同育人等多种形式,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实训资源。
4.就业前景:新媒体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新媒体正在推动传媒业走向媒介融合和转型升级,网络直播、短视频、智能媒体、聚合型新闻、电子商务等新平台不断涌现。传统媒体纷纷转型新媒体,成立融媒体资讯中心、新媒体中心等新媒体生产、管理与运营机构,新闻生产和媒介产品的设计开发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作为政务信息建设的重要平台,大量的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纷纷成立政务微博、企业公众号等。技术发展和媒介转型迫切需要新型的新闻传播人才,新媒体的全面布局更创造出大批就业岗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正是为了顺应急迫的社会需求而设立,未来可在新闻媒体、互联网、政府、企业、学校从事新媒体的开发、运营、教学或科研工作。学生就业面广,就业机会多,职业发展空间广阔。
5.选考科目:
3+3模式:不提科目要求。
3+1+2模式:首选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不提科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