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news

赵宪章教授做客第928期社科大讲坛
  • 作者:李国聪

  •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4日 17:18

11月30日下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著名文艺理论家赵宪章教授应邀做客云顶yd222线路检测中心,在千佛山校区教学1楼1127报告厅作了题为“面向图像时代的人文研究——以文艺研究为例”的学术报告。讲座由云顶yd222线路检测中心院长张丽军教授主持,相关专业骨干教师及研究生到场聆听报告。

讲座伊始,张丽军院长介绍了赵宪章教授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就,并对赵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赵教授在讲座中对语图符号关系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并从研究背景及相关问题、语图符号的互相模仿、语图符号的指称功能、语图符号的对读和比较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赵教授在讲座中强调,语言和图像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主要的两种表意符号,二者一直在明确的主、辅关系结构中和平共处,相互唱和、相得益彰。“图像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关系:图像在技术的支持下以其视觉诱惑跃升为强势传媒,开始大规模僭越、替代本属于语言表意的领地,从而对于社会文化、文学艺术、思维和逻辑等提出严峻挑战。在他看来,重新研究语言和图像的符号关系,也就成了人文学术义不容辞、不可推卸的责任。赵宪章教授还指出,以语言艺术和图像艺术的关系为例展开这一研究,不仅是可行的、可能的,也是接续学术传统使然(传统的“诗画关系”研究),而当下研究的意义则在彰显人文学术的人文关怀。他呼吁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情绪化的价值判断,而应该进行严谨的学理探讨。

接着,赵教授通过对语图互仿的比较,尤其是对中国“题画诗”历史的回溯揭示了其间不对称态势。他指出语图互仿及其“顺势”和“逆势”问题说明:语言一旦进入图像世界,当它们共享同一个文本时,由于语言的“实指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强势”属性,有可能造成对图像的驱逐或遗忘。在此基础上,赵教授分析了语言和图像生成机制和二者隐喻的不同,他指出,隐喻对于语言来说只是它的修辞,隐喻对于图像来说却是它的全部,包括照片在内的任何图像的本质都是隐喻。最后,赵教授通过分析鲁迅作品中语象色彩的强烈对比和隐喻,认为将鲁迅小说的总体特点定义为“版画风格”是恰当的。他认为,语图符号的对读和比较不仅是文图关系研究的基本方法,也不失为整个文学研究的新路径。

在互动环节,赵宪章教授对几位老师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引发阵阵掌声。张丽军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鼓励在座师生对语图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开阔研究视野和思路。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本场讲座让他们受益匪浅。

 

赵宪章,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历任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教授。主要从事形式美学研究,推举“通过形式阐发意义”的学术方法,著有《文艺学方法通论》《西方形式美学》《文体形式论》《文体与图像》等。目前从事“文学图像论”研究,多卷本《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总主编。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

 

 

上一篇:邱江波做客山师云顶yd222线路检测中心 再话记者数字化生存 下一篇:蒋述卓教授做客第927期社科大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