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作者:王晨光 成晓雨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8日 22:47
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周星
各位老师,我的发言的题目是《新文科背景下影视传播学科与学科发展展望》。我看到会议的论文里头,许多老师们已经关注于新文科,以及对于专业发展相关的问题。我就简明扼要卡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因为前面曾先生讲的太好了,跟我们底下议论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呼应的,他提到,就像我和胡智锋会长所说,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对国家价值观高度认同的阶段,其中是我们自己的实力所为,也不乏有特朗普等的触发。同时还有一个———中国达到了更加重视,正如曾先生所说的,自己的文化、美学、天地大美的阶段的时代,由此我从这里开始。
各位,我们都在影视传媒学科里头,在座的有的老师,我们参加研讨会,举过右边的例子,影视成为全部艺术学科中的一个显学,是因为它的理论和它的研究价值,2006到2018的13年期间全部艺术学学者大约要将近1万人,能发0.5篇以上文章的人,看起来和我十年前做的研究大相径庭,十年前排在前面的首先音乐,其次美术,影视占很小部分。请看这个表格,(结论)是要给我们振奋的!近万名的艺术研究者中,前20名艺术影视研究员占了13位,前十名中,影视的研究者占了7位,前五名中占了4位。毫无疑问在艺术的研究的领域里头,影视成为显学,因为在核心期刊论文的影响度上,它毫无疑问已经压下了那些学科。
在我讲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这些(内容)老师更熟悉,中外影视面临着内外的变局,我们作一个管窥。我们在议论关于李安的4K、3D、120帧的《双子杀手》的冷与热的问题,我听到专业的人津津乐道,他们去看120帧的地方的时候,津津乐道那种细微。我欣赏的东西,我跟大家探讨,就是他生造的那个,完全是制造出来的(人物),我误解以为那个主角的儿子长大了,跟他(父亲)一模一样,大家都知道,电脑技术制造出来的匪夷所思,当然,反过来它就带来一个,如曾先生所说它技术已经达到极高阶段,但是老百姓在上面对他的剧情内容挑剔,这就是我们影视学科必须重视的一个核心问题,人们并不买账。
第二,内在的现实表现。我们现在正在放着《少年的你》,谁也没想到这样的一个影片受到那么多人从上到下的欢迎,我不是说没有反对意见,但是大家会深深被中国的校园霸凌触动,我们归结成为是内容上的现实景况真实的反映,它又给我们影视工作者一个启示。
第三,在电影的精神上认同。如,主流电影的国庆档的大卖,这里这个数据我不再说了,都是抄的网络上的,在座的很多都是研究者。在这么一个特殊档期,呼应国家人们前所未有的,对于所谓过去道德宣教带着意识,伴随艺术,已经增强的那样的影片的认知。我觉得我们还是很欣慰的,因为国家高度认同,我们该有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价值观这种认知。
第四,电视生存困难。下半部分在前面专家已经提到,我们都知道,围绕电视生存之困难,或者扩大一点广电生存之困难,基本在我们讨论(与)各个电视台(媒体人)和我们研究者之间,(结论是)只能寻求融媒体发展,“只能”一词我不知道对不对。我们的课程和教学或者“新文科”正遭遇的是这样一个背景。
第五,我们这次不能代表所有人,但是这次无论是西方媒体以CNN为代表的,无论对香港的这个报道先入为主,无论对越南,今天已经证明全部是越南籍难民,他(媒体)一开始称全部是中国难民。我们对于这种无良媒体、无良道德,我们一下崩溃了过去西方的自由民主的绝对性。
第六,VR-AR难以形成专业学科发展新支撑。这是我跑了好多学校发现的问题,我们不敢保证学校进那么多设备做出什么,目前我并没有看到这些设备对于创作,对我们的学科发展有多大作用。也许,这只是一个瓶颈期。
第七,视频点名被一些学校津津乐道,上课的视频点名扼杀的什么我也不知道,上课人脸识别被一些学校奉为经典。我都怀疑这个时代变得让我们有点难以辨认。网络作业,很多学校跃跃欲试,人文气息在许多地方被一种西方的工具理性等等这种私欲,或者说管理的简便,或者说操作人员的洋洋得意所替代。
最后,线上线下课程被国家推崇趋势,大家都知道。好,这是关于影视与影视教学。
我举出几个案例,进入我们的命题。
首先,我们的影视教育待增强。第一,双万之指向。“双万”,所有人都以功利或者不功利,或者我们期待它内置上有的东西就是,两个一万的一流专业,两个一万的课程。首先,专业,国家要求的是精,我们的专业是建设面向未来的,适应需求的,引领发展的,理念先进的,保障有力的专业。那么在座的我们好几位老师,我们给我们戏剧影视学,是艺术学五大门类里头应该是给的最多的二级学科,给我们三年之内216个,都涉及到好多学校,都要争这个一流嘛,因为它里头有5年建设,经费我们都嗷嗷待哺地期待,主要是名声在那儿。但是呢,216个名额,在座我们都投完票了,不知道结果怎么样。2019年中央赛道和分赛道,这是对不同学校要思考的。中央赛道给了我们11个名额,地方赛道给了25个名额,也就是说大概是四分之一,在这次推荐到我们这里头的,投出来的只能是这一点,这一点让我匪夷所思,216个仅仅给了我们30多个,那么后面两年就意味着要一百七八十个?这个大概是所有的学校的专业必须考虑的事情。第二是课程,我们知道大家都看到这个文件,刚刚颁布,它的要求就是高阶的课程、创新的课程、挑战性课程。因为一些老师并不清楚,你必须去争,无论是功利,还是把内涵发挥出来,4000门国家的线上一流课程,我现在讲的,教学已经变了,4000门左右线下的一流课程,还有6000门线上线下混合的一流教程,当然数据会有变化,关键是1500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课程、1000门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等等,各取所需,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对于我们戏剧与影视专业,前面前提说是显学,你当然要在显学里面,至少要在艺术里面,跟中文、历史、哲学,我们稍微地觉得应该退避三舍。艺术里面你是显学,你怎么能不跟时代、互联网、智能时代,还有图像(时代),所以要去拼争,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影视教育针对的这个现实。
第二,我们主题说新文科,新文科建设待展开。请注意,新文科跟山东有着密切关系。左上角就是我在教育部开会,叫做“六卓越一拔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你可以看到主任、副主任代表八个,四个兼。右边就是现任的山东大学校长樊校长,(他)是新文科建设委员会的主任,我们原来说10月底要开会,我们急切想知道新文科给我们的目标建设是什么。因为我们需要变化,但是呢,国庆后本来要做的,后来有个重要事件,应该说我们期望这个改变,就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应该是决定了中国将来发展最重要的一些东西。那我讲,新文科建设要随之而走。这个新文科建设,前面三个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都已经展开,我看到的资料,比如说新农科的布局,已经(在)内蒙那边做了一个点,跑到江西,南北呼应,农业决定中国的生存。只有新文科还没有开展,具体什么内容,我想,这次到会很多人就此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那么影视学科如何看待新文科背景下以及我们前面说的影视发展的大的趋势呢?
中传(中国传媒大学)传达一个信息,廖祥忠校长把2020年中传艺术艺考,文化素质考文史哲,我讲是颇有意味,我觉得他走出了最新一步,很多人有这样那样的意见,我是特别赞赏。专业的还考,但是考考生适应新的,具备有文化素养、理论素养、哲学思维等等的,超于以往艺术类的,包括影视类的学生文史哲的考试,我觉得太好了,我们回到了所谓的思考期。显学的戏剧影视学科,尤其是传媒学科的人,怎么能只注重技能、技巧的东西呢?当然需要具备这样的素养。
第三,这是我的私下思考,人们认为2045年人和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将完全等平。
物理学家霍金认为,在2045年的科学家将会研究出一种永生不死基因技术,比如说克隆,霍金说人类现在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已经可以使人留住青春,就像克隆技术一样,科学家已经成功克隆出很多动物,但是为了保证社会的秩序,并没有在人类身上使用,他相信在2045年克隆技术就会用在人类身上。而我感兴趣的是上海交大一个重要教授说:在我的研究中2045年机器人与人的智能水平是一致的。我提出的一个问题想说,你不要以为我是工具理性,就跟着走,不。他说的让我信服,我也借此把我的感觉说给他。他说我们遇到的问题就是,人和机器人智能水平一样的时候,人怎么办?他说,你看看香港,你就知道,智能人和将来我们培养的人包括影视人最基础要做的东西。智能人就是机器,或者香港的,我们叫“废柴”,缺的是什么呢?制定规则。智能时代,你和我,在座的分不清楚谁是谁,从小它是只靠学习,所以给机器人制定规则而不越矩,就如同现在我们要给我们的孩子,你看大陆的学生做得多好,学了那么多东西,今天看起来是必要的灌输,他才能不逾矩,随心所欲不逾矩,我们看到的案例很多。我们的影视教学必须要主动为之。我们的学生,大学生,中学生,已经从小被放纵地完全没规矩了。
AI出了一本书,小封的诗歌出版。著名的人大的教授对它的诗歌做评价。通过每天24小时不间断学习数百位诗人的写作手法和数十万首现代诗,运用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小封机器人进行现代诗和古体诗的写作。2019年3月5日,小封正式在封面新闻上开设《小封写诗》专栏,发表诗作。到今天,已经突破200首。
“小封和现在很多诗人是一样的,甚至比一些诗人写得更好。所以小封的存在对诗人也是一种反思,小封的创造对人的智力是一种挑战。”诗人周瑟瑟认为,小封的出现对于诗歌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就是这本书《万物都相爱》,我们拿他来举个例子,人类千万不要认为一定比不过我。
小封诗歌
《爱情》
用一种意志把自己拿开
我将在静默中得到你
你不能逃离我的凝视
来吧 我给你看
嚼食沙漠的仙人掌
爱情深藏的枯地
《一只瘦弱的鸟》
语言的小村庄
停留在上半部
那他们会怎么说呢
毛孩子的游戏
如果不懂
小小的烟告诉我
你的身体像鸟
一只瘦弱的鸟
回到自己的生活里
我要飞向春天
按照这个诗来评价,我觉得是相当好。我就举出一个例子,前面提到智能时代,讲到2045的时候,其实我的结论已经出来了,他说要制定规则,说机器人什么都能与我们相比,但就是人能够随时随地产生的情感,机器人学不会,制定好规则,我们就不怕机器人,我们有情感,机器人情感是复制的。
第四,短视频的影响力得失。以下是网上的数据,2017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将达到53.80亿元,增长率为175.9%。伴随着短视频行业监管力度加大,规范行业生态,促进中国短视频市场的良性发展,短视频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2019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13.25亿元。2018年短视频用户规模6.48亿,半年新增5395万。
在手机网民,相对于2017年新增的62.9分钟平均上网时长里,短视频的增量贡献也最大,达33.1%,排在首位,另一边,综合视频应用仅贡献了3.1%的时长增量。这无论新网民还是老网民,都无一例外更倾向于通过短视频来获取内容。
碎片化的时间、追求即时获得感的心理机制让人们无法抗拒短视频的诱惑。进入2019年,越来越多的视听产业陷入增长瓶颈,而短视频的增长仍未止步。4月底,有关数据机构发布报告显示,短视频用户规模今年第一季度已经突破8亿,仅今年3月新安装用户就达到9274万。
我说短视频,主要是想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影视教学,好多学校都在抄袭既有的传媒学院、影视大学(的模式),人家都在求新、求变,在往前走,走综合性的发展道路。
第五,艺术审美悖论。所谓的七个艺术悖论,我这里讲到的是4个艺术悖论。技能技巧与影视审美何为先后?我遇到好多,包括广播电视专家津津乐道于技术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技术做出来的东西和审美的关系。市场数据与艺术感受何者为重?当然我们要后者。叙事内容与景观冲击如何看待?当然我们要叙事内容。教学给予思想为先还是实践能力为要?国家说实践重要,但我们从事教学工作,清楚地知道必须给他(学生)一种思想和方法。
现在说国庆档期的正剧《我和我的祖国》,有人说最好的就是陈凯歌的《白昼流星》,我觉得匪夷所思,因为我们所采取的思想和现实可能性来看,这就是技术为先,确实他的技术不错。有人大力褒奖这一幕,匪夷所思,异想天开,国家重大机密,这两个人(《白昼流星》两位主演)居然在这里玩。有人说幻想,我觉得出格了。《夺冠》,国家主旋律,小孩一边想着和小女孩约会,一边想着得让大家看女排,最后一哭,(观众)心都要碎了,我们认为这才是好的电影。
第六,电视业的衰落与融媒体求生。有人说:未来,电视台不会死去,但它的广播功能寿终正寝,不再是传播平台,它最终会蜕变成一个创作视频内容的生产单位,与视频网站形成产品买卖关系。于是,视频网站等新媒体渠道成了传播平台,电视台成了制作公司。这里不再多说,我要说的是,湖南台吕焕斌在总结会上说:“我们要直面野蛮人。从互联网上崛起的新媒体就是这样一群野蛮人。面对这些野蛮人,我们既要给予尊敬——尊敬他们创新创业的野蛮精神,也绝不能被他们的野蛮所恐吓。”大家可以查查他这种说法。
第七,专业培养的宽与窄。在北师大我依然坚持技术应该服务于我们更宽阔的思想,尤其是后面我举到的例子《地久天长》的时候,有学生说王小帅的电影太好了,就是一种最大的缺陷,他说,最好的结局就是失手把这个孩子丢下去,摔死。我们要培养这样的学生吗?曾先生提到中国的“生生美学”必须有道德理性,道德理性是忠于人的生命之美,意境之美,是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培养的所谓的要技术最好,最好的结局是悲剧,是把这个孩子摔死,但这样对学生有意义吗?
(文字整理:王晨光 成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