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news

纪录时代影像 彰显时代主题
  • 作者:李晓娟 刘星彤

  •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7日 21:55

纪录片集真实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它记录社会发展痕迹,引发人们思考。本次年会特设纪录片专题论坛,众学者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纪录片创作发展的系列问题开展讨论。讨论内容有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中外纪录片对比、纪录片题材、纪录片自由职业者生存现状等。
      山东艺术学院的牛光夏教授担任主持人,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长欧阳宏生教授担当点评人。牛光夏教授表示纪录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几年纪录片成为显学,愈发受到国家重视,纪录片的学术研究也进入大众视野。

在跨文化传播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外纪录片的合拍与差异受到重视。苏州大学的邵雯艳老师就中外合拍纪录片展开分析,在纪录片中融入自然诗意的解说,选择性地生活观察和静默观察,重叠个人、公共领域、文化等多个层面参与表述和自我反射,从而实现跨文化阐释的“深描”。

教育也是纪录片重要题材之一,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王庆福老师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中外教育纪录片,对高考、中国未成年人教育和中西教育三个主题进行分析。王庆福老师认为,讲好中国教育的故事,就要克服中国教育被标签化、中西方视角差异和文化差异造成的表述冲突等问题。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美食纪录片的重要里程碑,近几年美食纪录片也受到学界的广泛讨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马雅虹老师结合空间叙事学理论,借助国内外多部优秀的美食纪录片作品,分析人的感情在空间叙事形式、方式、构建和策划方面发挥的作用。

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的陈淼老师认为,人物、美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要元素融合,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其创作性转变的成果会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增加民族精神的凝聚力、构建受众的文化自信。

“一带一路”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打造全球化新格局、实现合作共赢的重大战略。地域纪录片在国家形象的对内、对外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黑河学院的于胜男老师和浙江传媒学院的杜娟娟老师分别细致解剖了黑龙江省和浙江省的地域纪录片。
      于胜男老师指出黑龙江省具有与俄罗斯相近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生态文化优势。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黑龙江省创新传播手段,开发专业化媒介传播平台,生产文化衍生品,实现“龙江形象”的跨文化传播。

杜娟娟老师以浙产纪录片为例,将中国故事及人文精神融入纪录片,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她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声音,实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跨文化的有效传播,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十九大以来,我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反腐纪录片。南京财经大学的曹志伟老师就《巡视利剑》《打铁还需自身硬》《永远在路上》等一系列反腐纪录片在程式化表征、生产机制、价值隐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挖掘反腐纪录片成功的缘由,为未来反腐纪录片的创作提供理论支持。

中国传媒大学的丰瑞老师围绕纪录片自由职业者的话题展开论述。他表示在以资本为主打的社会中,成为自由劳动力的纪录片工作者被逐步“工具化”;自由职业纪录片工作者的劳动过程隐藏着一种自我控制;中国文化工作者要做好迎接资本嵌入个人生活的挑战的准备。

最后,欧阳宏生教授结合自己从事纪录片的多年经验,对学者发言做出点评。他认为在场学者采用的叙事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在影视和广播电视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发言内容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贴合当前发展实际。欧阳宏生教授呼吁要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放在重要位置,增强国人文化认同感,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王新宇 摄)

 

上一篇:抓住社会热点 构建真实形象 下一篇:聚焦影视理论和实践 共创中国影视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