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news

走向融合与创新的影视艺术
  • 作者:任晓敏 谷静雯

  •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5日 19:50

时代的变迁发展为影视艺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语境下,影视艺术需要改变和创新。分论坛“融合与创新:影视艺术与时代语境论坛”聚焦于新时代、新语境的影视艺术融合发展。

本次分论坛由复旦大学教授、学会资深理事张振华主持,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红军点评。

陕西师范大学牛鸿英教授着重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升级迭代对人类主体性的改造和重建,她表示一个渴望以信息命名人类新主体性的“后人类”时代已经到来。牛教授以美剧《机器少女法兰姬》为例,从“后人类”时代的景观化书写、“超潜能”少女的主体性建构、“数字化”人文的审美性书写三个方面,介绍了其中的叙事和主体性观念。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陶冶教授提出的新概念:“后电视剧时代”引发了会场学者的热议。他表示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兴起引发了传统电视剧研究的危机, 从本体上,“电视剧”和“网剧”的区分与命名陷入了混沌,学科上的指向出现了人为切割;而在实践领域,编播体系因为非线性播出的打破而被迫全面重构,创作上甚至出现了被数据计算和目标画像主导的情况。

山东艺术学院刘强副教授、齐齐哈尔大学孙亚茹副教授和吉林艺术学院的辛拓老师都表达了自己对东方古典美学的认可和赞赏。刘强副教授说《影》是东方古典美学与当代电影工业美学融合之作,是张艺谋向中国古典艺术美学的致敬和回归,中国古代虚实相生、诗画一体、内敛含蓄的美学理念在影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影片在文本故事层面、技术工业层面和电影的运作、管理、生产机制等三个层面对电影工业美学精神、理念的趋同与践行,同样为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制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典范本。

孙亚茹副教授以读书节目《一本好书》为例,围绕着新媒体时代读书类节目的创新方式进行了阐述。

辛拓老师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新语境与新责任。她说纵观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创作成果,生产数量及创作质量明显攀升,精品佳作层出不穷,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及富有传播影响力、社会公信力、价值引导力的优秀作品。其中,大多作品以中国风格特有的话语文风,以中华美学独具的气质意蕴,在新语境中展示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价值和道德魅力,凝聚成中国精神的丰厚内涵和记忆符号。

济南大学张波副教授认为网络自制节目产业背后是多重文化场域的叠加和交互作用,是青年亚文化场与主流文化场、传统文化场与流行文化场、本土文化场与流行文化场的文化博弈与相互影响。

在影视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媒介变革能为我们带来的新的指向。
      华南理工大学张陆园老师把关注点放在了多屏共生时代艺术媒介研究的融合路径。他指出,我们正处于一个屏幕的时代,屏幕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虚拟视窗,有时候我们应该跳脱出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观测我们所处的屏幕时代。

潍坊科技学院的张舒老师针对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反英雄”人物的创作发表了看法。她说,近几年来,在多媒介融合的环境下,中国电影尤其是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题材电影呈现出英雄叙事向非英雄叙事转变的趋势。现实题材电影通过塑造“反英雄”人物抛弃了英雄崇高神圣的属性,真实再现了现实生活,重新架构了社会对英雄的定义,充分发挥了媒介对社会纪实的作用。

论坛最后,张红军院长做出了宝贵的点评。他首先肯定了青年教师的新想法、新概念,对他们创新的勇气表示了赞赏。张院长提出,评价学理性文章的关键是理论层面的创新,创新的核心在于理论是新还是旧,而不是说用旧的理论分析新事物就是创新。在变化气象万千的时代,我们应该总结新的概念,创新理论。

(陈霄睿 摄)

 

上一篇:聚焦新时代我国影视产业的生存与未来发展 下一篇:立足我国本土文化 构筑家国影视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