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news

时代发展新契机 学科建设新探索
  • 作者:任晓敏 桑彤 王思羽 成晓雨

  •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3日 20:21

学科建设关系高校的前途与命运,影视教育关乎影视业的未来发展。本次年会的“院长与学科建设论坛”围绕影视学科建设展开讨论,主要涉及新时代影视发展新模式、人才培养新探索、学科建设新思考等内容。

分论坛由云顶yd222线路检测中心院长张丽军主持。张院长指出,在这个巨变的时代,戏剧与影视学科如何改革、如何创新、何去何从,是一个大的问题。

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教授作主旨发言,他从内外两方面阐述了高等院校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外,中国的戏剧影视面临低迷期,我们是否做好准备,将带有中国文化硬气的戏剧影视借助国家战略推到世界,这是值得反思的。对内,学科建设应该面向自身的定位和特色、队伍架构、沉淀和积累,找准定位,集中精力在某个点爆发至关重要。

学会理事、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院长罗共和教授以“融媒体时代应用型影视人才培养的新探索”为主题,从三个角度发表了见解:推进社会服务融入课程教学的项目制改革、推进全媒体知识技能融入传统专业的教学内容改革、推进艺术作品创作与学生实训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改革。罗教授认为,融媒体时代,影视人才的培养需要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学会理事、河北传媒学院校长李锦云教授指出,5G技术已经正式进入商用时代,5G的出现必将会在影视传播、生产、市场营销和教育等领域,激发深刻的裂变,生成新的模式、新的业态。站在这样新的起点,我们需要和媒体行业牵手,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学会常务理事、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苏宏元教授对胡会长“学院应该走个性化道路”的观点十分赞同,他认为走多元、个性化道路对学科建设来说非常重要。针对目前学科碎片化的现状,苏教授提出影视学科应该注重开放性,除了拥抱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和其他学科相交叉。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院长王万良教授感叹影视学科和专业在新时代的飞速发展。他认为,学科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新技术的变迁给传媒类专业带来无穷无尽的发展空间,这既需要理论的研究,也需要实践的探索,并需要把其应用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对于经常出现在影视教育会议中的“学科”和“专业”两个高频词汇,学会常务理事、浙江传媒学院原校长项仲平教授分析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他认为,“学科”是学科能力的一个分支,“专业”更多注重的是专业与能力导向。“学科”中包含的知识能力是“学科”和“专业”之间耦合的纽带。建设学科一定会反哺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必然会支撑学科发展。

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红军教授分享了南京大学在影视传播实务教学中的经验,同时也提出了教学和学科建设中的疑问。张院长将媒介变革对影视教育带来的改变总结为: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内容的多元化、传播方式的融合化。这些变化对新闻传播教育和影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田秋生教授从胡智锋教授所讲的“面向”出发,认为应该从面向“双区”建设、面向行业和技术转型、面向学科融合角度出发,寻找一条融通戏剧影视学和新闻传播学的建设之路。

学会理事、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院长庚钟银教授介谈到,在学校,学生以“口头、笔头、镜头”三“头”呼应,老师则以“技术、艺术、学术”三“术”呼应。影视教育要更新和拓展,教学计划、课程内涵也应当作出与时俱进的调整。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赵丽芳教授分享了学科建设的经验:充分利用学会资源和网络资源。同时她表示,如何进一步将学校内散布于不同学院的影视资源要素重组,实现优势最大化,是仍需探索的问题。上海大学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蒋为民教授介绍了学院国际化和实践化的教学特色,并表示未来将朝着艺术相对成熟、技术精良的双重标准努力。

时代在发生巨变,技术正不断革新,但学科成果仍需沉淀和积累。新时代提供了发展新契机,影视学科发展应该关注当下、面向自身、找准定位,建设富有特色的影视学科。(石恺 摄)

上一篇:品牌内容促进传播 多元渠道提高影响 下一篇:聚焦当下影视 思想交汇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