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news

以史为鉴 追寻中国影视发展变革之梦
  • 作者:任晓敏 陈慧娴

  •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5日 22:23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电影在历史的浪潮中随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展现出不一样的姿态。在影视的反思和研究中,可以对当今影视的发展提出借鉴性的意见。“影视史学专题论坛”汇集来自浙江传媒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八位学者。他们从不同角度和历史阶段对中国影视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分论坛由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田秋生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丁亚平点评。田秋生院长指出,寂寞史学路上,任何的史学研究都要回归到问题意识,从选题、路径、方法等角度进行研究。再有,材料如何使用、是否创新、是否为知识图谱提供意见,这些都为影视史学的发展提供了思考空间。

中国影视行业需要在不断反思中探究新的出路。学会终身会员、江苏师范大学寇立光教授从批判“文革”给人们带来的“创伤”入手,进行政治、思想和文化反思。寇教授指出,影视是心灵内部的感觉,延伸为反省、回顾,反思电影对当今文化有重要的影响力。寇教授还强调了电影的真实性和现代性,指出要用传统的美学结构去解读现代化的影视特征。

曲阜师范大学张娟副教授以战后官营制片厂“中电”为对象,分析了其拍摄的进步电影,认为进步电影关注战后社会现实、同情底层民众疾苦,暗示给人民一条斗争的道路。她指出,“中电”官营进步电影与民营进步电影一起构成战后中国电影的动人风景,在思想上,表现出对民主、自由、正义精神的追寻;在艺术上,贴近民众审美心理、艺术地规避政治风险,积累了丰富的叙事经验。

浙江传媒学院张彩虹副教授研究的是1949年7月2日至19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她指出,这次会议对新中国文艺、新中国电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纪录了新中国电影发端期复杂的历史样貌。

新中国成立70周年,西南政法大学肖军副教授对我国警匪悬疑片的类型流变、特色以及出路进行研究,给众多学者提供了新思路。肖军抓住新中国成立之初剿匪运动和禁毒斗争的时代背景,总结出警匪片正邪绝对对立的典型特征。他强调,警匪悬疑片的特性要求创作者在叙事技巧方面有所改变:设计更加多元的情节、塑造更为丰满立体的人物、善用视听技巧的变化,在吸引观众的同时,使该类型片成为展现大国形象的出口。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侯明报告了新中国70年来电影录音技术及录音工艺发展的几个里程碑。他指出,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电影声音工作者探索出了多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录音技术与录音工艺,从视听语言到创作手法都进行了全方位升级,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河南大学乔新玉老师以中央广播事业局推动电视新闻改革为切入点,阐述了电视新闻改革的动因、生发契机、过程以及改革现状,认为以受众注意力为中介,借助舆论引导价值,撬动政策、权力资源分配格局,是彻底改变电视、网络新媒体资源格局的核心因素。

华中师范大学林吉安老师认为电影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中介因素,它们与电影和社会共同构成了一个纷繁复杂而又变动不居的关系网络。

临沂大学徐玉梅老师分析了我国不同时期英雄主义电影的叙事方式,指出英雄主义电影要把创作世界和经验世界的相互关系处理到位。

论坛最后,丁亚平研究员详细点评了每一位学者的发言,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总结道,本次分论坛重点讨论了史学研究的价值、路径以及可能蕴含的新的发展要求。对电影发展历史形态的把握,能够让研究更具有深度,将影视史学推向一个新高点。史学研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影视学科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对影视学科的史学分析是提升学科的必由之路。最后,田秋生院长透露,今年12月将在广州大学召开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为推动影视史学研究发展搭建平台。

(司凡凡 摄)

 

上一篇:聚焦影视理论和实践 共创中国影视新未来 下一篇:聚焦新时代我国影视产业的生存与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