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news

《光明日报》理论版刊发我校马立新教授的文章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8日 09:18

2018年12月15日,《光明日报》文化视点版头条刊发我校马立新教授的文章《在文艺作品中聆听改革的脚步声》。全文如下: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文艺工作者“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改革、讴歌改革的精品佳作。同时,文艺是时代的镜子和风向标。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窥测到风云激荡的改革历程。今天,就让我们凭借文艺作品的“时光机”,重新走进历史现场,重温关于改革的时代记忆。

时代的鲜明印记

   1979年7月,一部讲述改革初期故事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发表后引起轰动。作者蒋子龙以自身在国有企业的亲身经历为模本,艺术地再现了一家国有电机厂打破思想禁区,探索建构新型生产机制和人事制度的艰辛历程。《乔厂长上任记》是当时国有企业改革试验的缩影,改革题材的文艺创作由此而生。

在揭示改革开放之初改革与守旧两种思想斗争方面,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新星》走得较远。《沉重的翅膀》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紧迫性、艰巨性以及所面临的社会矛盾进行了详尽描绘,对改革大潮下的人情世态作出全方位透视;《新星》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县委书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努力变革的故事,小说虽然没有指明改革方向,却传达了改革的理念。这一时期表现改革大潮的还有《女记者的话外音》《雪野》《平凡的世界》《篱笆·女人和狗》三部曲等。就作品的社会影响力而言,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不仅以其对陕北农村改革全貌的宏大书写开拓了改革题材文艺创作的表现领域,更对中国农民性格中富有民族文化特征的真善美进行了深度开掘。因此,《平凡的世界》发表30多年后,其审美效应依然历久弥新。

   1994年,一部真实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深圳精神风貌的电视剧《深圳人》红遍全国,从此影视作品成为讲述中国改革开放故事的主角。在这方面,社会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数量最集中的当属以《苍天在上》《抉择》《生死抉择》《大雪无痕》《省委书记》《黑洞》《至高利益》《绝对权力》等为代表的反腐题材作品。这些作品直面改革开放中的社会矛盾,既唱响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又深刻剖析公与私、情与法在改革实践中的冲突与纠葛,彰显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文艺创作与时俱进,在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纪录片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故事的领讲者。在反映新时代改革风貌方面,《将改革进行到底》率先吹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随后,《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展示了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生动实践。《法治中国》展现了人民群众因法治进步而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大国外交》再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恢宏历程。《强军》全面记录新时代军队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此外,《超级工程》《大国重器》《创新中国》《辉煌中国》等则讴歌了新时代我国在科技创新改革实践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些不同风格的纪录片,几乎涵盖新时代改革实践的每一个领域,它们共同构成一幅气壮山河、催人奋进的新时代改革画卷。

英雄的传奇书写

四十年来,文艺作品在讲好改革故事的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改革英雄形象,这里面有以乔光朴为代表的企业家,他们敢想敢干、善于创新,大胆革除老国企的积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有以孙少安为代表的农民,他们勤劳勇敢,吃苦耐劳,从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兴办乡镇企业再到建设新农村,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有以黄大年为代表的科学家,他们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有以龙凯峰为代表的职业军人,他们敢打必胜,不怕牺牲,破解了军队建设中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奏响了一曲激昂的强军之歌。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长期以来,提起英雄,人们往往会想起战争年代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这是因为革命先烈一直文艺创作英雄叙事的主角。可是,和平建设时期依然有大量英雄存在,这些英雄的事迹表现为在深化改革中敢于攻坚克难,勇于解决矛盾,善于推动发展。这些改革实践中的英雄是和平年代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由于改革英雄生活在和平年代,其英雄事迹缺少了战火中的传奇与浪漫,所以讴歌改革英雄的文艺作品,在创作上存在不小的难度,很容易被视作没有多少艺术价值的宣传品。好在《DA师》《深海利剑》《黄大年》《李保国》《突出重围》《红十字方队》等大胆尝试,在题材上拓宽了英雄叙事的边界,在艺术手法上不断创新,为和平时期的英雄叙事积累了经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在打破各种利益纠葛、解决各种复杂矛盾中前行。这样的社会背景,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改革英雄的故事,大都发生在当下的社会时空中,英雄们的改革实践也大都跟你我密切相关。所以,讴歌改革英雄的文艺作品本应引起我们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令人遗憾的是,这方面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优秀作品还是太少。这一现象值得创作者好好反思。

审美的独特建构

四十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本身就是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现实活剧,彰显出崇高之美、壮丽之美、阳刚之美。根植于改革实践之上的文艺创作,自然而然地具备了这样的独特气质,形成了改革题材文艺作品独特的美学特征——创新宏大叙事,营造家国情怀;恪守艺术真实,掘进现实深度;彰显改革精神,讴歌中国力量。

所谓宏大叙事就是在艺术创作中,将人物的命运置于宏阔而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并将国家前途、社会发展、历史变迁与人物命运紧密嵌合,通过全景再现与人运、国运休戚相关的重大社会事件来揭示人物的成长,因此宏大叙事善于营造气吞山河的崇高之美。比如,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通过邓小平、田源、夏建国三个家庭的故事,将农村、科研、教育、外交、经济等多方面的改革实践依次呈现给观众,在展现改革巨幅画卷时,既有对个人事业和家庭生活的精雕细琢,更有对涉及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改革事件的全景式浓墨重彩,是采用宏大叙事,全景式、多角度讲述改革故事的经典范例。

电影《十八洞村》通过高度真实的生活细节,再现了当代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工程。影片没有丝毫政治说教,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性格都严格遵循生活真实、人性真实的逻辑。《太行赤子》《人生》等亦是遵循同样的原则,来讲述动人心魄的改革故事。高度的艺术真实是上述一系列优秀改革题材文艺作品的共同特征。文艺是现实的反映,改革题材文艺作品在彰显改革精神、讴歌中国力量方面显现出独特优势。《红海行动》《战狼2》等文艺作品虽然没有直接表现改革实践,但却真实展现了40年改革实践所带来的中国力量,而这样的中国力量能最大限度地感召和激励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的中国人民。

(作者:马立新 杨怡,为云顶yd222线路检测中心传媒学院教授,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数字艺术伦理学研究”成果。)

 

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8-12/15/nbs.D110000gmrb_12.htm

 

上一篇:云顶yd222线路检测中心组织观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直播 下一篇:云顶yd222线路检测中心学子精彩亮相山东教育改革开放40年图片展